Photo by Dan Freeman on Unsplash

生活雜談:一年前,我決定出國工作

Salie Chien

--

這篇主要分享一個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海外工作者過去一年的心路歷程,有點感性也不聊設計專業,比較多的是發發牢騷。

飛去曼谷面試前的某天晚上,我在家附近的河堤爆哭,心想我做得到嗎?平常沒在說英文,要怎麼面對一整天的英文面試?我真的可以嗎?

未知的恐懼或許是當時最大的敵人,儘管盡可能做足了準備,卻有更多事無法準備,陌生的國度、不熟稔的語言、五個初次見面的面試官、不習慣的各國臉孔。最後終究拿到了 Offer,提了一卡三十公斤滿滿的皮箱飛去,一過試用期就飛回台灣解鄉愁的我,沒想到一年這麼快。

對第一次出國工作的我來說,這一年的經歷不只有職場上的「醒醒!面對現實吧!」,更多的是生活和心理上的壓力。決定出國工作的那一刻起,挑戰才真正開始。

微恐高的我也開始習慣 19 樓的風景

從台北到曼谷舒適圈

原以為我宅女一個,一個人生活應該是最開心的事,沒想到卻是我剛開始最過不去的一關。

第一個月忙碌又混沌,處理工作證、找公寓、搬家、跟台灣同事吃飯、熟悉工作環境,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胡思亂想。好不容易安頓好新家,以為可以開始享受異國生活,卻是我心理崩潰的開始。

工作第二個月初,某天下午五點多又到了我心繫下班收尾的時刻,看著 36 樓窗邊的夕陽想著晚餐要吃什麼,泰式料理有點膩了,自己煮又累了,在外面吃吧但吃什麼,找同事一起吃吧但好像太頻繁了。突然開始想……

「如果在台北就好了」

「下班回家就有飯吃」

「為什麼都沒有朋友可以約」

……

……

「為什麼我在這裡?」

那天晚上,我消失了。躺在床上看著 19 樓的夜景,遠在兩千多公里外的家人聯繫不上我。

我第一次感受到,寂寞會讓人窒息,而我只有自己。

想了想更寂寞,出發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經歷這樣的夜晚。過去在台灣的生活,累積了無數能輕易滿足身心的熟悉感。家附近的早餐店、高中常吃的平價餐館、無需顧慮職場上利益關係的老友、在通勤的公車上能安心補眠不怕睡過站……

原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不只是輸入新的手機號碼就能把 LINE 從台灣版切到泰國版那樣簡單,那些大大小小的習慣都必須重新建立,需要花一些時間探尋嘗試,才能堆疊出屬於我的曼谷舒適圈

或許當時的我,跟同事多聊聊這部分的困境就不會壓抑,累積了太多負面情緒然後爆發。那是我學會的第一課,時常關切自己的心理健康,覺得不對勁就尋找出口,跟人分享,不要擔心遠在千里之外的他們無能為力,有時候你只是需要說出來,別都往肚裡吞。

在台灣時不常用 LINE Pay,來到泰國它反而是我繳費、儲值 BTS 交通卡的好朋友

跟出國前想的不一樣?

工作屆滿五個月的某個睡前,我又在床上翻來覆去地質疑自己出國工作的決定。或許是聽了太多同事的抱怨,或許是新人蜜月期過了開始力不從心,也漸漸發現外國的月亮其實沒那麼圓。

「我只是想做設計而已。」

好傻好天真的我以為,外商公司文化應該是非常 chill,不用擔心刻板印象中台灣傳統產業才有的職場政治。尚未被社會摧殘得遍體鱗傷的我,還期待自己能傾心於為 user 打造最棒的產品,不用搞一些風花雪月、說大話畫大餅的事。但沒關係,認清這就是職場常態,我想對邁入下一階段的職涯來說是很重要的認知。

畢竟做人,比做事還重要,這一點不置可否。雖然公司文化和我當初單純的幻想有些差距,但換個角度想,反而讓我有更多動機和機會學習溝通技巧、打好人際關係。

想像和現實的差距,也許是每到一家新公司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在面試過程中透過旁敲側擊、面面俱到的發問,對公司有更加全面和實際的了解,或許是日後能減少傷害的方法之一。因此面試前我也必爬文,國外公司就翻翻 Glassdoor 上的員工評論,或直接私訊有在寫部落格的員工,通常都比較願意分享,藉此獲得較真實的工作經驗。

進了大公司然後呢?

相信出國工作的人,有一部分都是希望能面對更大的市場規模或國外發展較成熟的產業,以及最現實的破除低薪吧!雖然我的工作基本上有滿足這些需求,但開始工作後才發現,原來我要求的太少。

記得剛入職時一次閒聊,同事問我為什麼想來這裡工作?

講英文的環境、大公司

二十六歲時的我,目標就這麼簡單。

同事還噗哧一笑說,「很好很好,你的 team 一個英國人、一個新加坡人,可以學很標準的英文,沒機會跟台灣人說中文」。

當時的我,才兩年多的設計產業工作經驗,只在不到 15 人的 agency 待過,根本無法想像產品流程不到十頁,有五十個設計師要幹嘛?

因此我忽略了公司內部的職涯成長規劃,我不確定我的主管能為我做哪些事,我不知道龐大的設計組織有哪些 SOP 是基本。我以為這些都跟以前在小公司一樣,需要自己摸索找答案。

噢不!原來我可以要資源,可以做產品線以外的工作,可以透過一些管道反應工作上的不順遂。原來在一個擁有五千名員工的大型跨國公司,制度上仍舊略有不足,更遑論我們的設計組織前幾年才擴編,績效評估方式、升遷制度和管理階層都尚待健全中。而正是因為公司大資源多,給員工的發揮空間大,也更願意照顧員工的各個層面,只怕你不敢要求。

這是我還在學習的部分,沒辦法台灣人本性奴,只會埋頭苦幹,這個 task 做完就緊接著下一個,但外商公司根本沒人會 appreciate 這點。學會休息,學會聊天。心情不好就請個病假放空(泰國有 30 天帶薪病假),想一次休個兩週年假也 ok,雖然一開始還是很不習慣,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正是人人追求的嗎?

放過自己也放過別人,修行中。

價格實惠的薄荷吸劑,當伴手禮也不錯

結語

剛搬到曼谷時正值酷暑,本來就怕熱又很會流汗的我,不知怎的常常頭痛,全身燥熱難耐卻沒發燒,除了吃 eve 應急,下班回家第一件事總是狂灌椰子水。

還記得有次真的不舒服到中午才去上班,好不容易快到公司,但可能因為捷運車廂人多密閉空間,我差點快昏過去又沒位子坐,趕緊下車到月台上坐著休息。

月台保全看我有異湊來關心,我示意了詢問能不能喝運動飲料(捷運禁止飲食),他點點頭還比了比鼻子,問我有沒有泰國人常隨身攜帶的薄荷吸劑,我微笑說沒有,當晚馬上去買了一個!

一個人在國外生活,最難得的就是人間風景,即使語言不通,一點點熱情就很溫暖。雖然隻身前往曼谷生活從來都不在我的人生計劃裡,但現在的我很慶幸第一個蹲點的國家是跟台灣人熱情有得比的泰國,也希望疫情平息後大家快來玩!

👏 記得拍手、追蹤或 Donate 鼓勵我分享更多經驗 / 也可在 Calendly 預約我的時間 Let’s talk!

--

--

Salie Chien

Product designer with curiosity and a growth mindset. Offering time on ADPList, or find me via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