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Mentor 之路:六個月內與 15 位設計師的交流經驗

Salie Chien
Aug 8, 2021

--

成立剛滿一年的 ADPLIst 很用心為每一位 Mentor 製作 Swag

去年九月,我在批踢踢分享海外工作心得後收到數封站內信,大部分是想進一步詢問轉職建議,但也不乏劈頭就問我「怎麼找工作?」、「怎麼跟公司開薪水?」的來訊。對方連是不是在找設計師的工作都沒提到,滿頭問號的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

因為資訊量有限,也不是資深鄉民有看推文的習慣,我只能針對私訊盡可能回覆,然後對方就消失了,也不確定回饋是否對他們有幫助,一來一往很快就斷了交集。

綜合上述的困惑與困擾,我於是上網找找有沒有類似職涯諮詢的平台,能透過較正式的管道,改善提問和經驗交流的品質。

諮詢媒合平台

Consulting platforms: JobWits, Sofasoda, Clarity, ADPList, and Buy me a coffee
JobWitsSofasodaClarityADPListBuy me a coffee

去年九月時我就發現 JobWits 這個平台,因為是匿名分享,對第一次嘗試職涯諮詢的我來說顧慮較少,於是就先登記意願了(當時網站還沒上線)。後來因緣際會下我也有使用 SofasodaADPListClarityBuy me a coffee 等平台,主要是因為一開始都沒人預約我的時間哈哈哈!心急之下想說多曝光多一點交流機會,不過現在滿到要限時了啦!

目前我主要的媒合來源多是透過 ADPList,平台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有相當多海外知名企業的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因此諮詢大部分以英文進行(偶爾遇到可以講中文的 Mentee 都好開心呀)。但可能是免收費的關係,我有幾次被放鴿子的經驗,通常預定時間過十分鐘 No show 我就會離開,並寄信詢問對方是否有突發狀況,若有需要請重新預約。

這個情況蠻讓人沮喪的,畢竟一個月就開放幾個時段,少跟一個人交流,也等於剝奪了另一個人的機會,也覺得自己的時間不被尊重。

💡 後來我更新了預約表單,Mentee 必須提供自我介紹、討論主題、LinkedIn 等基本資訊,目前 No show 的情況改善許多。

Sofasoda 則主要面向台灣社群,每個職涯導師的背景和專長都清楚揭露在個人頁面上,針對不同需求可以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 Mentor。

常見諮詢主題

從三月第一次諮詢開始到現在,我接觸了 15 位 Mentee,超過一半都是想轉職 UI/UX 設計師,一部分是因為疫情關係,設計師的工作機會蠻多都調整為遠端,也比較彈性。

然而,我覺得職涯發展是最具有挑戰性的討論主題,就像換工作,你考慮的不只有薪水和公司前景,還有財務、家庭狀況等個人因素,只有你能衡量最適合自己的路,而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分享經驗、產業知識並提供大方向的建議。不過這類的討論也最有成就感,畢竟我一開始想提供諮詢服務的初衷,就是希望幫助更多非本科系的設計師少走一點冤枉路,從我過去發表的文章瀏覽數看來,對轉職有興趣的人真的很多。文章或許能回答大部分的問題,但透過諮詢,更能針對個人背景和經驗給予合適的建議。

另外碰到最多的諮詢主題不外乎是作品集審查(Portfolio review),通常是剛畢業或有兩年以下經驗的設計師,這類的諮詢有點像面試流程,也有點像在跟同事討論設計,通常諮詢前我會花比較多時間看作品集、記重點,讓討論時間更有效率。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畢業生作品集,雖然內容中規中矩,但面對回饋時能有條不紊的解釋專案背後的思考邏輯,即使沒有資源,也做了充分的背景研究才得出設計方向,我都會想説「哇!好羨慕她現在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如果我年輕時也有 Mentor 就好了。」。

擔任 Mentor 最大的收穫

剛開始諮詢時,除了小額的收益,認識了一些設計師朋友,我不確定自己能得到什麼,只是一直在問自己,這樣的交流對我的職涯有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因此每次諮詢完我都會請 Mentee 填寫匿名問卷,六個月下來也搜集了九個人的回饋,希望不斷增進諮詢的品質。

在此呼籲特別是免費諮詢的朋友,我們都花了三四十分鐘在聊你的問題,你撥個三分鐘回答都是選擇題的問卷不為過吧 🥺
感謝九位 Mentee 的回饋 🙏

諮詢服務表面上是單方面在回答 Mentee 的問題,但其實我也反覆在回顧自己的設計職涯,偶爾會遇到無法一言以避之的問題,例如設計研究(UX Research)相關議題,我實在不想三言兩語打發過去,都會建議 Mentee 另外找研究員諮詢,或會後 email 補充資料。另一方面也提醒身為設計師的我,還需要補足更全面的研究知識。

除了自我省思,琢磨溝通技巧並給予建設性回饋(Constructive feedback)更是直接對日常工作有幫助的技能,透過一對一的諮詢能即時地在短時間內練習消化問題、整理思緒並提出系統性的建議,另一方面也讓我更有自信提出自己的看法,畢竟公司內部的討論有時人數眾多、議題也容易發散失焦。

還有一個額外的收穫是我蠻推薦沒有機會練習英語口說,或想朝海外發展的人,雖然我每天跟同事都用英文溝通,但大部分話題還是侷限在專案上,尤其現在 WFH 只剩下開會有機會寒暄。然而諮詢問題千奇百怪,有一次遇到正在美國工作的泰國設計師,還反而跟她問了一些推薦小店,當然這部分透過 ADPList 比較多媒合機會。

透早諮詢浮腫的我和一些記錄 😇

成為一個好的 Mentee

最舒服的諮詢是雙方都做好準備,大部分我遇到的 Mentee 都有很清楚希望透過諮詢達成的目標,但也有少部分的人讓我乾等十分鐘連一句 Sorry 都沒有。雖然公司外 Mentor 和 Mentee 的關係僅是非正式的交流,若沒有長期的輔導計畫,多數都只是一面之緣。但畢竟這個產業很小,大家也都會在 LinkedIn 上連結,最好還是以專業的態度看待 Mentorship 的關係,最基本的守時、設定 Agenda 和提供作品集資料,彼此都能更有效率的利用諮詢時間教學相長。

💡 剛好看到一篇經理人的文章《師徒制的成功關鍵》,裡面提到不同職涯階段需要不同的 Mentor:同儕導師、職涯導師、人生導師,不管經驗多寡,你也可以成為 Mentor 或找到適合自己的 Mentor 哦!

想加入 Mentor 的行列嗎?

最後,如果你也計畫成為 Mentor 的話,我最大的忠告就是妥善安排時間,像我一開始每週六開放兩個 30 分鐘的時段,聽起來還好,但其實常常會聊到一個小時,再包含事前準備工作和 Followup,有時候甚至比平常上班還累。

所以我會建議剛開始嘗試諮詢服務,不妨從一個月一個時段開始,像我現在 ADPList 上間隔三週才開放一次 30 分鐘的時段。主要還是衡量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不是工作,而是你發自內心想做這件事,時間安排和心態調整好會輕鬆許多,才做得長久。若越來越得心應手,可以再考慮長期、明確目標導向的 Mentorship 關係。

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透過以下平台跟我預約諮詢時間吧!

Happy mentoring, cheers!

👏 記得拍手、追蹤或 Donate 鼓勵我分享更多經驗 / 也可在 Calendly 預約我的時間 Let’s talk!

--

--

Salie Chien

Product designer with curiosity and a growth mindset. Offering time on ADPList, or find me via LinkedIn.